惯性测量单元(
英文:
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
,简称
IMU
)是测量物体三轴 姿态角
(或 角速率
)以及加速度的装置。
陀螺仪及 加速度计是IMU的主要元件,其精度直接影响到 惯性系统的精度。在实际工作中,由于不可避免的各种干扰因素,而导致陀螺仪及加速度计产生误差,从初始对准开始,其导航误差就随时间而增长,尤其是 位置误差,这是惯导系统的主要缺点。所以需要利用外部信息进行辅助,实现 组合导航,使其有效地减小误差随时间积累的问题。为了提高可靠性,还可以为每个轴配备更多的传感器。一般而言IMU要安装在被测物体的重心上。
一般情况,一个IMU包含了三个单轴的 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的 陀螺仪,加速度计检测物体在载体坐标系统独立三轴的加速度信号,而陀螺仪检测载体相对于导航坐标系的 角速度信号,测量物体在 三维空间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,并以此解算出物体的姿态。在导航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。
IMU大多用在需要进行运动控制的设备,如汽车和机器人上。也被用在需要用姿态进行精密位移推算的场合,如 潜艇、飞机、导弹和 航天器的 惯性导航设备等。
利用三轴 地磁 解耦和 三轴加速度计,受外力加速度影响很大,在运动/振动等环境中,输出方向角误差较大,此外 地磁传感器有缺点,它的绝对参照物是 地磁场的磁力线,地磁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大,但强度较低,约零点几高斯,非常容易受到其它磁体的干扰, 如果融合了Z轴 陀螺仪的瞬时角度,就可以使系统数据更加稳定。加速度测量的是重力方向,在无外力加速度的情况下,能准确输出ROLL/PITCH两轴姿态角度 并且此角度不会有累积误差,在更长的 时间尺度内都是准确的。但是 加速度传感器测角度的缺点是加速度传感器实际上是用 MEMS技术检测 惯性力造成的微小形变,而惯性力与重力本质是一样的,所以 加速度计就不会区分 重力加速度与外力加速度,当系统在 三维空间做 变速运动时,它的输出就不正确了。
陀螺仪输出 角速度是瞬时量,角速度在姿态平衡上不能直接使用, 需要角速度与时间积分计算角度,得到的角度变化量与初始角度相加,就得到目标角度,其中积分时间Dt越小输出的角度越精确。但陀螺仪的原理决定了它的 测量基准是自身,并没有系统外的绝对参照物,加上Dt是不可能无限小的,所以积分的 累积误差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迅速增加,最终导致输出角度与实际不符,所以陀螺仪只能工作在相对较短的 时间尺度内。
所以在没有其它参照物的基础上,要得到较为真实的姿态角,就要利用加权算法扬长避短,结合两者的优点,摈弃其各自缺点,设计算法在短时间尺度内增加 陀螺仪的 权值,在更长时间尺度内增加加速度权值,这样系统输出角度就接近真实值了。